哲学是爱智慧,热爱智慧的灵魂和热爱运动的生命一样★★◆■◆,它本身就是好的★★■,它本身就能带给人快乐。我前几年听过一次哲学讲座■◆■,主讲者是武汉大学赵林教授,他讲的是希腊悲剧■■。讲座中,赵老师不只一次提到,古希腊人就喜欢做一些没有用的事,比如说他们对美的追求,对文学★◆◆■、艺术、诗歌、哲学的追求都是没有用的◆★。 他还说每次谈到这个话题的时候都会引起现场观众的哄笑。这里面有某种误解,就是大家把这个事当笑话看了■◆◆◆■◆。其实赵林老师所说的古希腊人所追求的那种没有用的东西才是西方文化的精髓■◆,才是西方文化传统中最宝贵的东西。

  这本书中我一共讲述了32位哲学家的故事,除了备受争议的一些哲学家之外★★◆■★,绝大多数都是受到后人敬仰的伟大的哲学家,包括苏格拉底也是我本人最喜爱的一位哲学家。

  所以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拥有一些哲学修养是非常重要的■■■★◆,他可以在我们的内心深处点燃一盏灯■◆★★,帮我们照亮别人,包容别人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能够照亮我们自己的人生,照亮我们前进的方向,帮助我们去面对那些生活中的不确定性。生活中有很多不确定性,还有这些不确定性带给我们的痛苦烦恼。好在我们还有哲学,我们可以运用哲学去面对这一切,它不会给我们一个现成的答案,但它运用理性教我们怎么样去分析和研判,帮助我们在不确定性中坚定自我★★■◆,找准前进的方向。

  哲学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非常重要★■■。那么接下来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应该如何走进哲学?

  我们现在生活的时代是一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需要适当地放慢脚步,甚至停下来,给自己一点时间回看来时路◆★◆,来问问自己认准的前方是否是真正的前方。哲学的反省可以帮助我们修正自我★■★◆■★、走出自我、超越自我,我们会发现我们自己所拥有的执念,其实和我们批判的其他人有的执念一样,也都是很可笑、很愚蠢的◆■★◆■◆。

  那么哲学到底有没有用呢?咱们接下来就一起来聊聊这个问题,我们生活在一个功利的时代,我们做任何事情,首先要问的一句话,就是做这个事情有没有用?比如说孩子高考要填报志愿选专业,通常会去问这个专业能学到什么有用的东西,将来是不是好找工作,那些好找工作的专业是热门专业,不好找工作的就是冷门专业◆◆◆■■◆,所以大家看现在高校里哲学专业基本都是冷门专业,就是因为绝大多数人认为哲学是没有用的。

  德国诗人海涅说,咱们千万不要小瞧在静谧的书斋中产生的那些观念■■★,他很可能会毁灭一个文化★◆★,他指的是康德哲学,他说康德举起一把砍刀,砍掉了上帝的头颅,当然它只是一个比喻。路易十六在监狱里说,他的法国毁在了两个人手上★◆■,他指的两个人,一个是伏尔泰,一个是卢梭■■,而这两个人都是哲学家。

  我相信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颗哲学的种子■■,它能不能长成参天大树,这个也取决于我们不同的机缘和悟性。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大家的一个机缘,能够成为阳光和沃土,帮助我们培育内心的那颗哲学的种子,让它有朝一日能够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哲学就是拥有自我意识的人类个体,在面对宇宙万象和人类命运时候的那种独立思考和生命感悟,它是一种灵性的智慧■◆◆◆★■。

  苏格拉底出生平民,他的爸爸是个石匠,妈妈是接生婆,所以他对自己有一个比喻,他说自己是思想的接生婆,我觉得这个比喻真是太形象了★◆,他真的就像一个接生婆一样,帮助人们把那些混沌的思想慢慢地梳理清楚◆★,再从中生出真正属于自己的思想,他对自己还有一个比喻■★,他说他是一个马虻■◆,马虻就是围绕在马周围飞的一些小昆虫◆■,在马儿疲倦困顿的时候,去叮咬他们一下◆★★■◆,让他们振作起来。

  说到西方哲学是一种无用之用★◆■,可能大家还会产生联想,咱们中国哲学倾向于学以致用。 那么西方哲学和中国哲学难道追求的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智慧吗?

  那么哲学的反省除了能够帮助我们辨明方向★◆,找准前进的方向之外,还可以帮助我们拥有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就是跳出既有思维框架的能力★★★◆■■。纵观西方哲学史,我们会发现那些伟大的哲学家★★◆◆★,他们就是不断地在打破传统、质疑权威★◆■★◆,跳出既有的思维框架■★★★,从而成就非常了不起的哲学和人生★■★。从古希腊哲学开始,翻开哲学史■★★■◆★,我们就大概率会被柏拉图的理论惊艳到,因为他所描绘的终极世界是非常有魅力的★★★■◆★。但是往后读到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的时候◆◆,我们发现亚里士多德并没有原原本本地照搬他老师的观点◆◆◆◆■★,他是批判的前提下,继承和发展。所以亚里士多德他有一句名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在哲学的范畴内是没有权威的,就是任何人任何权威都是可以被质疑的■◆★■■■。当然亚里士多德他本人也很快被质疑被超越★■■◆■。

  我在写这本书的时候◆■■★★,尽可能用通俗易懂的简单的语言,把深邃复杂的问题说清楚。用大家熟悉的那些生活中的小案例,在晦涩的理论和现实生活之间架设桥梁,帮助大家拾级而上◆■■◆,一步一步的走进哲学。

  大家要知道哲学带给我们的快乐和物质享受带给我们的快乐是不一样的。穿名牌、吃大餐、开豪车、住豪宅能够让你快乐,但是这种快乐相对短暂◆★,你一味地去追求这种物质上的、感官上的快乐◆■★★◆■,还可能会陷入到一种欲壑难填的痛苦之中。

  古往今来无数的哲学家,其实他们也和我们一样★★,都是在用自己的视角、自己的方式去思考宇宙、自然、社会和人生■■★★。

  哲学总是给我们晦涩难懂的第一印象,但是晦涩难懂并不意味着我们和它的距离很遥远◆★★■◆。普通人想要走进哲学★★■◆★■,可希望看到的是一个用简单的语言将复杂的问题说清楚的一个哲学史,而不是用专业的术语拒人于千里之外。学术不应该只属于象牙塔■◆◆■◆◆,它应该让更多的人受益■◆★★◆。

  《沉思录》中有一句话★■■■,大概的意思是说人生真正值得我们去执着的唯有哲学,因为只有哲学能够帮助我们保持内心的神性★■■,无论困境还是逆境,始终安然处之,这个话我们今天听来仍然很深刻★★◆■,说他告诉我们唯有哲学,能够让灵魂不被风雨左右◆★。

  苏格拉底说他就像马虻一样■◆,整天追着雅典人不断地去提醒警告他们,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无知,可谓是用心良苦■★,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接受他这种方式的,特别是大庭广众之下被他问得哑口无言,很多人觉得这是一种冒犯,所以也有人对他怀恨在心。

  原标题:《活动回顾 当人生邂逅哲学:知名主持人林牧茵带你漫行西方哲学史》

  在古希腊时期■◆★◆★◆,这种灵性的智慧几乎包含了我们人类思维所能触及到的一切深刻的东西。近现代哲学由于受到了近现代西方实验科学的影响★★■■★,逐渐地前辈哲学家们的思想被系统化、条理化★◆■,一个又一个的哲学体系就建立起来了。

  所以哲学到底有没有用?如果仅仅是从实用性上来看的话,哲学是无用之用■■,它真的没啥用。但是后面还有另外一句,无用之用是为大用★■★◆,哲学的大用体现在精神层面★★★◆。

  这个不是我原创的观点★■,很多哲学家都是持这种观点★◆◆★★,比如说斯宾诺莎,他说什么是快乐■◆■?快乐就是一个人从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就快乐是一个过程■◆◆■,它不是一个结果。如果一个人天生就是完善的,他根本感受不到什么是快乐。

  如果我们说哲学史是灰色的,可能哲学家群体就是深灰色的,但是事实上这些哲学家以及他们的思想都是鲜活的。因此我找了很多资料和故事■◆,希望用这种很有趣的内容作为切入点,帮助大家打开哲学的大门,还原这些哲学家的血肉和神采。我一方面介绍这些哲学家的思想,另外一方面我去研究他们所处的时代★★◆,我想了解他们的时代背景、家庭背景、教育背景,他们经历过哪些苦难挫折◆★■■,特别是他们的那些伟大的思想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哲学一方面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了解这个世界,同时也在我们困顿的时候,悄悄地安慰我们的心灵■◆。所以说慰藉人心是哲学非常重要的一个作用■◆★。

  尽管它不能当饭吃,不能养活人,但是哲学关乎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和生命,这就是哲学所带来的重要的价值。

  这本书有点与众不同,它的与众不同之处就在于,我作为这本书的作者,我并不是一个哲学家,我跟大家一样也是普通的哲学爱好者★★■◆■★,我们普通人在走进哲学的过程中,我们经历过哪些困惑、苦恼、障碍,我都非常清楚,因为我都经历过◆◆★★,对于◆★★■“”怎样逾越这些障碍■★★■”我是有心得的。

  公元前399年雅典的民主法庭,判处苏格拉底死刑,罪名是腐蚀青年,危害社会◆★★★,他是有机会逃走的,但是他没有逃走■◆◆,他选择面对死亡◆◆◆■★◆,他的理由是尊重民主法庭的判决结果,就是尊重理性原则本身,他认为他值得用生命来捍卫这一切,所以他饮下毒酒而亡★■★■◆,这就是历史上非常著名的苏格拉底之死■★■■。苏格拉底为了捍卫真理而殉道■◆◆★■◆,苏格拉底之死被认为是历史上仅次于耶稣之死的重大事件■★★■。

  哲学,常被认为深奥遥远,实则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随时等待点亮您的天空。你是否好奇★★,苏格拉底的追问与你的疑惑有何共鸣?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如何启迪今天的我们?哲学中不仅有深奥的洞见,更蕴藏着解答人生困惑的良方■★◆★◆!

  到了当下,到了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哲学好像已经衰落了★★◆★■,哲学这种深刻的东西好像已经不合时宜了。人们所追求的是那种快餐式的文化消费★★■■★★,我们不愿意或者说我们根本没有时间去思考一些深刻的问题。就在我们抛弃哲学的同时,其实我们也抛弃了我们作为宇宙天地间最有灵性的生命追寻智慧过程中的那种快乐,这是我们现代人的一种悲哀。而这种悲哀的根源就在于绝大多数人认为哲学是没有用的■★◆★■★。

  我们现代人的生活就像一场永不停歇的马拉松,信息太多太快◆■★◆◆★,社交媒体上的一些信息,让我们一边焦虑一边又很上瘾★■■◆◆, 房贷工作各种各样的压力让人喘不上气来。就在这种信息高压的时代◆■■◆★■,困顿◆★、迷茫、痛苦就成了很多人的一种生活常态◆■■。对于现代人来说◆★■★■★,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哲学,我们需要哲学来帮助我们的心灵,静下来,慢下来,我们需要一个心理按摩师,如果要从西方哲学家群体当中找一位心理按摩师★◆◆,我要给大家推荐一个人,马可·奥勒留。

  马克思曾说◆■■■:“哲学家善于解释世界但问题的关键在于改造世界。”咱们来想想他这句话,好像是说哲学家善于解释世界,但是不善于改造世界,但是他自己就是用哲学、用观念改造世界最典型的一个代表,他提出的那些观念——剥削、阶级、价值,让全世界的无产者联合在一起,推翻了一个旧世界,创造了一个新世界◆★。

  那么这本书适合哪些人来阅读呢★★■■■?它是一本哲学科普书◆★◆■■,它是为所有好奇的灵魂而写的一本书。首先我们可以把它当成哲学小白的第一盏灯,如果你对哲学充满了好奇,但是总是被那些晦涩难懂的学术术语劝退★★■★,这本书就是为你量身打造的,因为它用轻松简单的方式带着你走进西方哲学史■★◆◆■◆。它让那些深奥的道理,像我们身边的故事一样亲切友好■◆◆。

  中国哲学说“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西方哲学说,我们要认识我们自己■★◆◆◆,不能一直活在别人的框架里◆◆◆◆★■。他们都对自我成长、自我内在的提升很感兴趣,同时也对价值◆■★★、伦理、正义,对智慧、道德等很多问题感兴趣,无论是中国哲学★■★◆◆,还是西方哲学,其实都在提示我们,我们人生所追求的不仅仅是向外去寻求一种世俗认可的成功,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向我们内心深处追问,什么是美德?什么是幸福★◆◆◆◆★?什么是我们人生真正值得追求的东西◆■★■◆★。

  wonder就是我们刚才提到的哲学起点处的惊异,面对神奇的大自然,我们的那种好奇和追问。worry呢?表面上它的意思是忧虑,但是在哲学语境中它更倾向于忧思,或者说是忧患意识。对于我们中国传统哲学来说, worry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维度。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worry就是对我们现实世界的深切关照,对我们所处的世界、对我们的言行,对我们人类面对的困惑■◆◆■★★、挑战的一种深深的反思■★。正是因为我们有了对于宇宙的好奇◆★★★◆■,有了对于人生的忧思,所以哲学才不仅仅关乎思想、关乎思考,它更关注于我们的感受。

  5月11日下午,■■★“当人生邂逅哲学:穿越时空与智者对话★◆”讲座在上海图书馆东馆举办。《西方哲学漫行记》一书作者◆★◆■■■、知名主持人林牧茵带领读者从古希腊的智慧源头,穿越数千年的思想风云,探索哲学的深刻洞见◆★,揭开哲学的迷人面纱。以下内容整理自此次讲座内容。

  通过这个书名我也想告诉大家■★◆★■◆,哲学阅读不仅仅是我们追寻智慧、追寻真理的过程■★★◆■,同时也是我们在内心深处和自己的一场对话。在对话过程中,我们能够见证到自己精神上的成长和飞跃◆■★■。

  另外这本书也很适合亲子阅读,它能够很容易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同时也让家长在陪伴阅读的过程中重新思考书中很多哲学家的这些思想观点,可以成为家长和孩子们互动当中的一些话题。在对话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增加和孩子的互动,同时也可以增加对话本身的深度■■◆★。它可以让全家人共同成长,可以帮助全家人一起开启一次精神上的旅程★◆◆■★★。

  对我们现代人来说◆■◆■,拥有一种跳出既有思维框架的能力,这个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我们开阔视野■◆■,用一种更开放的心态去拥抱更多的可能性★★。

  《西方哲学史》作者奎纳尔·希尔贝克先生说过:“我们之所以要研究哲学■★★,是因为我们随身的行囊当中,精神行囊中本来就有哲学,不管你是否意识到★■,我们最好还是对他多了解一些◆■★■★。”

  当我们确定了西方哲学,它在实用性层面上是没有用的时候,我们也发现其实它主要的作用还体现在精神层面,我们探讨了它精神层面的几个作用,包括慰藉人心,带给我们深层次的快乐★★★◆■★,能够让我们更好地认识我们自己,让我们跳出既有的思维框架◆◆■★,帮助我们面对生活中的很多不确定性等等,也就是说哲学充满魅力。

  但是绝大多数人认为是正确的东西■■★■,它未必是正确的。比如说哲学有用没用这个问题,咱们就可以反问一句,你所指的有用和没用究竟是什么◆★■■★?如果你仅仅是从实用性上来衡量,哲学的确没有用,美国哲学家詹姆斯也曾说“哲学不能烤面包”★★■■◆■,但是当我们追问一个东西有没有用的时候,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一个原因★★◆,就是它本身是不是有价值的?它本身是不是好的?

  如果大家想要深入的了解哲学,书籍的逻辑性★■★★■■、它的深度是不容替代的。我们要走进哲学最好不要指望有什么捷径,还是要去读书◆■,读哲学史◆★■◆★◆。现在我们有很多经典的哲学史著作,但是大部分面向的是专业的研究者,如果大家希望找一本亲切友好的、通俗易懂的哲学史,《西方哲学漫行记》或许可以成为大家的一个选择。

  说到哲学有用还是没有用★■,还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探讨。“哲学是没有用的”这一观点古来有之。像我这本书中谈到的第一位哲学家泰勒斯,他就是历史上第一个“躺枪”的人★■◆■★★。他生活在公元前六世纪,他善于观测天象,有一天他走在路上很专注地仰望天空思考问题,没有留神脚下结果掉进坑里了。此时刚好一个婢女经过看到这一幕★★■★,就说了一句流传千古的话,她说★◆■★:■★“地上的事你还没搞清楚,就去研究天上的事。”后来柏拉图也说过这个典故,他说哲学就是那种总要被人嘲笑的东西■★★■。海德格尔也曾调侃过这个典故,说凡是哲学者总是要这样被婢女嘲笑的。

  这话的意思是可能你还没有意识到,但是事实上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始终与哲学相伴随◆★◆,因为我们都思考过生死问题、善恶问题、价值问题与宇宙的奥秘问题★◆★■,而所有这一切问题都关乎哲学。

  快乐就是一个人不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的过程◆■★■,这也是为什么哲学能够带给我们快乐,因为我们在走进哲学,我们在追寻智慧的过程中,就是一个人不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的过程。

  他是古罗马帝国时期的一位皇帝,也是我这本书中的一位哲学家■■■★,是斯多葛学派一位代表人物,他有一本书叫《沉思录》,跨越千年,帮助人们在困顿迷茫孤独之中,坚守自己,找到自己的力量,所以无数人把这本书当作枕边书千百次地阅读■■◆■★,从中获得自身成长所需要的力量。

  说到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之间的差异★★◆■◆,我的博士后导师童世骏先生也有一个很独特的视角,他说有两个词很重要◆■■,而这两个词其实对于任何一门知识都非常重要。这两个词一个是 wonder◆◆■■◆★,一个是 worry◆★。

  这本书还可以成为文化迷的一张宝藏地图。如果大家对西方文化感兴趣■◆■★★,想要从多元的视角去追寻西方文化,这本书也可以成为向导◆◆★★■★。因为这本书是把西方哲学置于西方文化的大背景下来探讨■■,不仅让我们领略这些哲学家的思想,同时也感受这些哲学家所在的时代的文化律动。

  借今天这个机会,我也想跟大家分享一些《西方哲学漫行记》这本书写作背后的一些小故事。首先想说一说这本书的书名《西方哲学漫行记》,这个书名在某一天晚上突然灵光闪现般地出现在我脑海里。★◆“漫行”这个词■◆■,暗含着我作为这本书的作者并不是一种灌输的方式,而是以一种随行的姿态带着读者一起走进西方哲学漫长的旅程,它强调的是一种思维的自由流动◆■★★,而不是哲学理论的硬性框架,那么漫行记的“记■★”■★■,它强调的是我的主观视角和体验★★,它不仅仅梳理西方哲学,同时也在梳理我个人的思想和感受◆■,所以“漫行”和“记■■◆■◆”相结合■★★◆,也就是让充满魅力的哲学和我个人的精神体验二者相结合■■★★◆■。

  一本和哲学有关的书很难成为当下大众文化消费的主流★■◆◆◆■,因为哲学书没有办法告诉大家怎么样掌握一门技能,如何用这个技能去找一份理想的工作■■◆,但只要你静下心来用心去读,就能够体会到其中很多妙不可言的东西■■◆★。

  亚里士多德曾经追问过哲学起源的问题■★★◆,他发现除了哲学之外★◆◆,任何一门其他的学科,在它的起点处都是由某种具体的目的性在其中的,比如说物理学为了探究宇宙的奥秘,逻辑学为了让我们的思维更有条理■★。 唯有哲学在起点处★★★■★◆,就是脱离了实用性的。哲学就是为了求知而求知■■★★,没有任何实用性的目的。

Copyright © 2012-2022 某某公司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 地址:中国湖南湘潭. 邮编:411105
  (浙ICP备17039890号-1) 湘教QS3-200505-00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