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于培养学术型人才的学术学位◆■,专业学位从诞生之初就被赋予了另一种目标,它重点培养的是人才的知识或技术应用能力。
其二是★■◆◆,201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又总体审议通过了19种硕士专业学位,使我国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增加到38种,涉及经济★◆◆◆◆、管理、社会与文化、新闻出版、工程、农林、医药卫生等领域。
专业学位的调整◆■★◆★,除了新增与撤销专业,还进行了一系列诸如更名、更换学科门类、新增博士学位授予资格的变动◆★★★★◆。
而★★◆◆◆★“城市规划”更名为“城乡规划”,其意义不言而喻◆■■■◆,除了城市以外,乡村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课题◆■■★★。近年来■★■,乡村振兴是国家重点推进的战略,“三农”问题被摆在至关重要的位置上★■◆■◆。■◆■■“城乡规划★◆◆◆”这一名称显然呼应了城市与乡村互促互进、共生共存的需求。
首先,5个专业学位名称调整,“汉语国际教育◆■◆”更名为“国际中文教育”;■★◆★★◆“建筑学■★◆★”更名为“建筑”;“城市规划”更名为“城乡规划”★★◆★■◆;“中药学”更名为“中药”;“文物与博物馆”更名为◆◆★“博物馆”★★◆★,另新增交叉学科◆★■■■◆“文物”专业学位■◆★◆。在更名背后,蕴含着与时俱进的考量。
经统计发现◆★,新版学科目录在14个学科门类下均设置了专业学位■★■。那么★◆,专业学位到底新增了哪些,又有什么大幅度的调整与优化?
新版学科目录中■■◆◆★,有3个“新门派■★★■■”首次加入专业学位的大家族,它们是◆◆■■■■:哲学门类应用伦理专业学位,理学门类气象专业学位,交叉学科门类文物和密码2个专业学位。由此实现专业学位在14个学科门类的全覆盖!
[3]彭万英★◆■■■,吴泽坤■■★★■■.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政策的历史演变与效果评价[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5(04):78-82◆◆★★.
此外◆◆★◆,有14个原本仅可授予硕士专业学位的专业,新增博士专业学位授予资格,意味着专业学位整体在向纵深发展◆◆,与学术学位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具体专业名单如下:
军事学门类新增联合作战指挥(1152)、军兵种作战指挥(1153)■◆、作战指挥保障(1154)★★、战时政治工作(1155)、后勤与装备保障(1156)和军事训练与管理(1157),均为仅可授硕士专业学位。
其次,有2个专业学位改变学科门类■◆■◆■,分别是“审计★■■■◆■”和“风景园林”。“审计◆■★★”原属于经济学门类,现归入管理学门类;★★“风景园林”原属于农学门类◆★,现归入工学门类★◆。
艺术学门类新增音乐(1352)、舞蹈(1353)、戏剧与影视(1354)、戏曲与曲艺(1355)、美术与书法(1356)和设计(1357),均可授予硕士、博士专业学位。
新版学科目录中◆■■★★,共有67个专业学位■■◆★◆。其中,博士专业学位类别36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31个。
如今,专业学位已达67种,数量不断攀升,而且博士层次专业学位也越来越多,足见其地位与分量愈加显著◆■◆◆■◆。
[1]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负责人就新版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和目录管理办法答记者问
除了新增专业学位,新版目录还撤销了2个专业学位,分别是军事(1151)和艺术(1351)。在军事学和艺术学两大学科门类下,各有6个专业新增★★★。
从学科代码来看,共新增22个专业学位◆■◆★◆,包括旧版学科目录的原一级学科,具体名单如下:
[4]黄宝印.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新时代[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10):1-7.
随着专业学位规模的扩大,提高质量成为其不断追求的目标,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政策进入创新深化阶段★★■★。202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印发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博士层次专业学位◆■★◆★★。
可见★★◆★■,军事学与艺术学门类的专业学位设置进行了大幅度的重组翻新,有助于相应人才的精细化培养。
自2009年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受到空前关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政策进入改革完善阶段■■。在这一阶段发生了2件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大事。
9月14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印发《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以下简称新版学科目录)。与旧版相比,新版学科目录改动颇多,其中一大重要调整是按门类
新版学科目录在专业学位类别设置方面迈出了重要步伐,它凸显了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的平等地位,强化了对应用型和学术型两类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基础支撑,有利于高校进一步推进人才分类培养◆■、分类发展,服务国家重点发展领域和重大需求★■■★。
其一是★★◆■★,2009年教育部提出扩大招收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范围,改变了以招收具有实践经历的在职人员为主,攻读非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的局面。
将“汉语国际教育”更名为◆★◆“国际中文教育”,早有呼声,此番正式官宣■■,可谓顺应时势。相较于过去的“汉语国际教育”■★◆◆■■,“国际中文教育”不仅突出了★★★“国际★★”这一教学范围,同时还突出了“中文”的主体意识■■■★★◆。其所指称的范围更广★★◆■、内容更丰富★★■■、体系更全面。